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,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
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厅里,金属剑尖碰撞的清脆声响此起彼伏,十几个身着白色击剑服的孩子正在剑道上移动,他们的步伐灵活而专注,面罩下的眼睛紧盯着对手的动作,场边,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静静站立,目光随着选手们的移动而流转,嘴角带着欣慰的笑意。
"看到孩子们重新回到剑道上,享受着这项运动最纯粹的快乐,这就是我们所有工作的意义所在。"王钰在接受专访时这样说道。
重返剑道的孩子们
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,北京市各击剑场馆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,据王钰介绍,目前北京市已有超过30家击剑俱乐部恢复正常训练,近5000名青少年击剑爱好者重新回到了他们思念已久的剑道。
"最令人感动的是,尽管中断了相当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,但孩子们的热情丝毫未减。"王钰表示,"回归后的第一周,我们的场馆预约系统几乎爆满,很多家长告诉我们,孩子一直盼望着能重新拿起剑。"
朝阳区某击剑俱乐部的教练张先生印证了这一说法:"恢复训练的第一天,很多孩子提前半小时就到了,摸着他们的剑具箱,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,那种喜悦是发自内心的。"
不仅仅是竞技:击剑带来的全面成长
王钰强调,击剑运动对青少年的成长价值远远超出竞技层面。"这项运动培养了孩子的纪律性、决策能力和抗压能力,在剑道上,你需要在一秒内做出判断和反应,这种训练对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和认知能力提升都非常有帮助。"
海淀区一位学生家长王女士分享了女儿练习击剑后的变化:"我女儿以前比较内向,做事容易犹豫,练习击剑两年后,她变得果断多了,在学校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,我认为这是击剑带给她的自信。"
心理学专家李教授表示,击剑运动确实能够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发展:"这项运动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快速决策,同时还要控制情绪波动,这些能力不仅适用于体育竞技,对学习和日常生活都有积极影响。"
科学训练与安全保障
为确保孩子们安全、有序地回归训练,北京市击剑协会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方案,王钰介绍:"我们建议俱乐部采取分时段训练,控制同时段训练人数,保证足够的个人空间,同时加强器材消毒和场地通风,确保训练环境安全。"
协会还推出了"击剑回归计划",包括体能恢复课程、技术复习模块和循序渐进的对练方案。"我们特别强调不要急于求成,避免因过度训练导致运动损伤。"王钰补充道。
科技也在助力击剑训练回归正轨,一些俱乐部引入了视频分析系统,帮助学员回顾自己的技术动作;还有的开发了居家训练程序,让学员在家也能进行基础练习。
赛事活动逐步回归
随着训练的正常化,北京市青少年击剑赛事也在谨慎而有序地恢复,王钰透露,协会正在策划一系列适合不同水平的比赛活动。
"我们计划先从小型俱乐部间的交流赛开始,逐步扩大到区域性和全市范围的比赛。"王钰表示,"重要的是让比赛回归教育功能,弱化过度竞争,强调参与和体验。"
今年下半年,北京市将举办多项青少年击剑赛事,包括校际联赛、俱乐部挑战赛和新秀赛等,这些赛事将采取新的组织形式,减少人员聚集,同时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和观赏性。
击剑运动的未来展望
谈及击剑运动在北京的发展前景,王钰充满信心:"近年来,击剑在北京青少年中的普及度不断提高,这不仅是因为击剑项目的独特魅力,还得益于北京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和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。"
数据显示,北京市青少年击剑人口在过去五年中保持了年均15%的增长速度,王钰认为,这种增长趋势将会持续:"击剑是一项兼具智力与体力、传统与现代的运动,很符合当代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要求。"
协会计划进一步扩大击剑运动的覆盖面,特别是在非中心城区和农村地区推广这项运动。"我们正在与教育部门合作,推动击剑进入更多学校的体育课程和课后服务项目。"王钰介绍道。
享受运动的本质
在整个采访过程中,王钰一再强调"快乐"这个词。"体育的本质是让人获得健康和快乐,我们鼓励竞争,但反对异化的竞争,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击剑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,无论是通过竞技成就还是纯粹的运动愉悦。"
在俱乐部的训练厅里,10岁的小剑客李文浩刚刚结束了一场练习赛,虽然输了比赛,但他脸上依然带着笑容:"我喜欢击剑,因为它像下棋一样需要动脑筋,又像跑步一样需要体力,能回到剑道上,我就很开心。"
王钰看着场上的孩子们,语气坚定:"我们的责任就是守护这份快乐,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体验击剑运动的魅力,在剑道上收获成长与喜悦,这才是体育教育的真谛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