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SPN闹出重大乌龙!误将韩国球星金玟哉标注为日本队后防领袖引轩然大波
国际体育媒体巨头ESPN近日因一则低级错误陷入舆论漩涡,在最新一期的欧冠专题报道中,ESPN在介绍拜仁慕尼黑韩国中卫金玟哉时,竟将其国籍误标为日本,并称其为“日本队后防领袖”,这一严重失实的内容迅速引发全球球迷,尤其是韩国网友的强烈不满,相关话题在社交平台登上热搜,ESPN随后紧急致歉并修正错误,但事件余波未平。
乌龙事件始末:从技术失误到文化敏感
事件起源于ESPN在10月15日发布的欧冠小组赛前瞻视频,节目中,解说员在分析拜仁慕尼黑的后防线时,画面同步打出文字标注:“金玟哉——日本队后防核心,拜仁防线关键先生。”这一错误立刻被眼尖的观众发现。
金玟哉作为亚洲足坛顶级中卫,职业生涯轨迹清晰:早年效力韩国K联赛全北现代,后登陆中超北京国安,2021年转会土耳其费内巴切,2022年加盟意甲那不勒斯并助球队夺冠,2023年以5000万欧元身价转会拜仁慕尼黑,成为德甲历史上身价最高的亚洲球员,他自2017年起便是韩国国家队绝对主力,随队出战2022年世界杯并入选最佳阵容,如此显赫的履历,竟被ESPN张冠李戴,令球迷直呼“不可原谅”。
韩日球迷反应两极:愤怒与调侃并存
错误曝光后,韩国社交平台瞬间炸锅,网友@KoreaFootball_Official发文讽刺:“ESPN下次会不会把梅西写成葡萄牙人?”另一名球迷则翻出旧账,指出ESPN过去也曾混淆孙兴慜和日本球员的国籍,部分韩国媒体甚至要求ESPN公开说明错误原因,认为此举“伤害了韩国民众感情”。
日本网友的反应则更多是无奈,有人调侃:“ESPN是不是觉得所有亚洲球员都长得一样?”还有日本球迷替金玟哉鸣不平:“他明明是韩国英雄,却被强行‘归化’,太荒唐了。”
ESPN紧急灭火:致歉声明难掩专业性质疑
面对舆论压力,ESPN在事发6小时后发布简短声明,称错误系“制作过程中的技术疏漏”,已对内容进行修正,并向金玟哉及球迷致歉,但声明未提及具体责任人员或后续整改措施,被批“缺乏诚意”。
业内人士指出,此类错误暴露了ESPN在亚洲足球报道中的短板,体育评论员马克·琼斯在推特上直言:“顶级媒体犯这种基础错误,说明他们对亚洲足球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,如果混淆的是法国和德国球员,恐怕早有人被开除。”
历史相似案例:亚洲球员频遭“身份误伤”
ESPN并非首个因国籍问题翻车的媒体,2021年,英国《卫报》曾将孙兴慜称为“中国前锋”;2023年,法国《队报》在报道李刚仁时,配图误用了日本球员久保建英,此类事件频发,反映欧美主流体育媒体对亚洲球员认知的模糊。
更深远的问题在于文化偏见,韩国延世大学体育社会学教授崔敏浩分析:“西方媒体对亚洲足球的报道往往停留在表面,很少深入了解各国足球文化的差异,这种‘一刀切’的思维导致低级错误反复出现。”
金玟哉本人沉默,拜仁俱乐部低调回应
截至目前,金玟哉未对事件公开表态,拜仁慕尼黑新闻官在例行采访中仅表示“已注意到相关报道”,拒绝进一步评论,德媒《图片报》透露,俱乐部内部对此事“感到困惑”,但认为“不应由球员承担媒体失误的后果”。
行业反思:体育报道如何避免“文化雷区”?
此次乌龙事件为全球体育媒体敲响警钟,随着亚洲球员在欧洲足坛影响力提升,专业报道的精准度成为硬性要求,多位资深记者建议:
- 建立多层审核机制:涉及敏感信息的字幕、图文需经属地化团队复核;
- 加强员工培训:定期开展跨文化沟通课程,尤其关注历史、政治争议领域;
- 引入技术辅助:利用AI工具自动校验国籍、姓名等关键数据。
球迷呼吁:尊重是体育精神的基本底线
在Reddit足球论坛上,一条高赞评论写道:“搞错国籍就像把科比说成尼克斯名宿——不仅不专业,更缺乏尊重。”随着体育全球化深入,如何平衡报道效率与文化敏感度,将成为ESPN等媒体必须面对的课题。
此次事件或许会随时间淡出头条,但它揭示的问题——对亚洲足球的刻板印象与忽视——仍需整个行业持续反思,正如一位韩国球迷的留言:“我们想要的不是道歉,而是从此被正确看待。”
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