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洲杯足球城记,朗斯双星记—扎卡兄弟内战与法国矿工之魂的绿茵交响
在法国北部加莱海峡大区的褶皱地带,一座人口不足4万的小城朗斯(Lens)正以独特的足球叙事,成为2025年欧洲杯最动人的注脚,这里没有巴黎的浮华,却因博拉尔特-德勒利球场(Stade Bollaert-Delelis)的炽热心跳,成为欧洲足球版图上不可忽视的坐标,本届赛事,朗斯不仅作为承办城市之一见证了多场经典对决,更因一场充满戏剧性的“扎卡兄弟内战”,将足球的人文厚度与地域精神推向高潮。
矿工之城的足球基因
朗斯的足球血脉与当地煤矿工业的兴衰紧密交织,20世纪初,矿工们用沾满煤灰的双手建造了博拉尔特球场,而成立于1906年的朗斯足球俱乐部(RC Lens)始终以“血与金”(Sang et Or)为旗帜——球衣的红色象征矿工的鲜血,金色则代表煤炭的光芒,即便在煤矿关闭后,这支球队仍以顽强的社区凝聚力著称,球迷看台上至今回荡着《Les Corons》(煤矿)的歌声。
2025年欧洲杯组委会选择朗斯,正是看中这种“平民足球”的纯粹性,翻新后的德勒利球场以2.5万个座位营造出火山喷发般的声浪,瑞士对阵阿尔巴尼亚的小组赛在此举行时,瑞士队长格拉尼特·扎卡(Granit Xhaka)与弟弟陶兰特·扎卡(Taulant Xhaka)的阿尔巴尼亚国脚身份,让比赛意外成为家族史诗的续章。
扎卡兄弟:一场跨越十年的绿茵对话
6月18日的朗斯之夜,空气里弥漫着比往常更浓烈的紧张感,瑞士与阿尔巴尼亚的较量不仅是E组出线关键战,更是扎卡兄弟职业生涯第三次在国家队层面直接对抗,十年前,兄弟二人在2016年欧洲杯的首次交锋曾让全球动容;33岁的格拉尼特与32岁的陶兰特再次相遇,两人的角色已截然不同。
格拉尼特作为瑞士队灵魂人物,以精准长传掌控节奏;陶兰特则身披阿尔巴尼亚6号球衣,化身中场绞肉机,比赛第37分钟,弟弟一次滑铲拦截哥哥的镜头引发全场惊呼,随后两人相视一笑的瞬间被摄影师捕捉,成为社交媒体疯传的温情名场面。“这就是足球的魅力,”瑞士主帅穆拉特·雅金赛后感慨,“他们用职业态度诠释了尊重与爱。”
尽管瑞士最终2-1取胜,但阿尔巴尼亚球迷仍用长达十分钟的掌声向扎卡家族致敬,朗斯当地媒体《北方之声》评论道:“这场比赛没有失败者,矿工之城懂得,真正的荣耀不在于胜负,而在于如何坚守自己的颜色。”
足球如何重塑一座城市的未来?
欧洲杯为朗斯带来的远不止一场兄弟对决,组委会数据显示,小组赛期间朗斯酒店入住率达97%,餐饮业收入同比暴涨300%,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城市转型——以赛事为契机,当地政府加速推进“后工业时代”旅游规划:废弃矿井改造为足球主题博物馆,老矿区铁路变身球迷观光专线。
“我们想证明,小城市也能承办世界级赛事,”朗斯市长西尔万·罗伯特在采访中强调,这种野心与务实并存的策略,恰如朗斯足球俱乐部的生存哲学:尽管财力无法抗衡巴黎圣日耳曼,却凭借青训体系培养出瓦希(Elye Wahi)、奥蓬达(Lois Openda)等新星,2023-24赛季更以法甲第三名重返欧冠。
足球,是朗斯写给世界的情书
当终场哨响,博拉尔特-德勒利球场的灯光渐次熄灭,看台上仍有球迷高唱“Ici, c'est Lens”(这里就是朗斯),这座曾因煤矿萧条而沉寂的城市,正通过足球重获生命力,扎卡兄弟的故事、矿工看台的歌声、街头巷尾的赛事涂鸦,共同构成了一幅超越竞技的画卷。
2025年欧洲杯终将落幕,但朗斯已向世界证明:足球的伟大,不仅在于豪门盛宴,更在于那些用热血浇灌绿茵的小城之光,正如陶兰特·扎卡赛后在混合区所言:“在朗斯踢球就像回家——这里的每个人,都让你觉得足球是生命的一部分。”